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人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自立成人,而教育机构则肩负着辅助社会和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使命。和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相比,我国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能力方面最注重人的认知过程,特别是人的多方面能力,以及人的学习与发展个性和共性,尤其是注重孩子从小到大的社会意识和习惯的养成,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都是最具创造性、进步也是最快的,可谓紧跟了社会进步的步伐。然而,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教学方式。尽管有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但所用各种理论指导前或指导后的教学方式,却不幸又落入了“统一”的巢穴。原因是这些课本是由专家合作编写的,只反映专家认为孩子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需要,接触不到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或情趣。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里学生基本无法决定要学什么,也没有多少人在意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教育有何感想。老师给学生测试,决定他们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教材教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仍是处在被动的位置,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事实上,孩子是课程的主体,他们具有天生直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他们喜爱的教学活动包括建造、绘画、收集、郊游、采访、演戏、做独立的专题研究等。也就是说,孩子喜欢需要用到有关全部八种智能的活动。遗憾的是,至今在许多幼儿园里却难以看到这些活动。
每个孩子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适合接受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一刀切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往往使许多孩子掉入学习的负面世界,引起内心的挫折而阻碍了学习。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不能接受他独特个性的世界中,有些孩子可能安静地妥协,一辈子努力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另一些孩子可能因此对人充满防备和敌意,最后和协助他学习的人产生对立,躲进自己闭锁的世界。
因此,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现状呼唤着有新的成果不断出来,消解这些缺憾。《幼儿园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程》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借鉴,结合中西方其他教育理念,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五大领域为主线编写而成的幼儿教材。《课程》尽量将知识点融入主体活动和情景设置中,引导孩子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活动设计都来源于教学一线,并被实验证明是孩子喜欢的。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和艺术六个领域,通过运动、表达、交往、探索、操作和创造等学习方式,使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保持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设计背后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各项智能,而各人的智能组合又不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特长,从不同的单元活动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观察孩子的智能特点,加强孩子强势智能的开发,同时牵引其弱势智能的提升和发展。
多元智能的理论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支持,不少学校和老师在积极借鉴并加以实践,希望老师们在使用这本指导用书的时候不要把实践操作变成机械的生搬硬套--这是我的一点忠告。
多元智能理论不是目标,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是理解的一种途径,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如何用多元智能的观点理解孩子不同的智能组合、学习形态的潜力和限制,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发多元智能的潜力,始终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老师们在根据这套教材指导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一定要记住:孩子是教育的对象,了解孩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我们是在教人,而不是在教书。
作者:张开冰 来源: 北京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