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幼儿教师是聪明人的事业。”我时常为此而自豪,也时常为此而苦恼。苦恼是因为面对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们怎样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又如何面对每一例教育现象呢?在学习了相关多元智能的理论知识后,我尝试着在工作中换一种角度面对孩子们。
去年的夏天,我接了一个小托班。接新班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幼儿的脾气、性格、爱好,于是有了和孩子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家访。每天走访5到6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的性格、表现更是不一样。有的躲到一边玩,有的不停向我提问,也有的因为爸爸要求他表演个小节目而发脾气。一年下来,酸、甜、苦、辣,我无限地给予了孩子,孩子们也给予我无限快乐。
学会赏识孩子,和他们做永远的朋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提出:从儿童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东西。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而在儿童自己不察觉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
我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进行了实践,努力发现和巩固了××身上的闪光点,从他淘气、放纵、不听话的现象中看到他的优点:精力旺盛、热情,而且出勤率很高。他不娇气、身体很棒,吃饭从不挑食。他爱捉幼儿园院子里的蚂蚁,虽然那它吓唬小朋友,但他能很认真的数清蚂蚁有几条腿。各种昆虫它都不怕,我就从这些方面发现他胆子大,喜欢小虫,便加以引导,发扬他的优点,巩固他的进步。一次,大家在院子里玩,小朋友们发现一只壁虎,都吓得不得了。××用右臂拦住我说,老师不用怕,有我呢。我回答他:我相信你,我不怕。他站直了看着我,说道:老师你知道吗,壁虎是益虫,他不会咬小朋友,他吃蚊子。于是,我把小朋友们聚到一起,请××和小朋友们讲讲壁虎为什么不咬人。小朋友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他很神气的说了起来。之后,我表扬了他,小朋友们都为他鼓掌,他笑得可开心了。他感受到了受小朋友们赞扬的乐趣,进而产生了要做更多好事、认识更多虫子朋友的愿望。他觉得自己是强者在保护弱者,也就不会再拿着虫子去吓唬别人了。从此对小虫子、小动物更加感兴趣。男男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书籍带到幼儿园,让我讲给他听,而且自己主动讲给小朋友听。渐渐的对阅读活动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又有一次,爸爸带他去郊外玩,捞回了许多小蝌蚪,星期一非要带到幼儿园来接着看,爸爸怕影响老师的正常活动,两个人在教室门口争执起来,我走过去启发到:你是不是想把小蝌蚪带给小朋友们看啊?他马上点点头。拿着蝌蚪回到班里,告诉大家,××给小朋友们带来小蝌蚪了,让大家看看它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小朋友们高兴极了,都主动谢谢他。他望着我开心的笑了。我知道那是信任的目光。于是,班里的事他都很上心,和我成了无话不讲好朋友。
由此验证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语千钧的教育名言。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教育的开启功能与关闭功能。通过发现、强调孩子的优势智能,使幼儿获得自尊、自信、自爱,就能开启其他潜能发展的大门。
用爱心换取幼儿的信任目光,和孩子一起玩。尊重幼儿,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能够使教师得到幼儿的信赖和尊重。尽管是幼小的孩子,他们也有一颗及为敏感的心。跟植物的“生长点”一样不能被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丝毫也不能受到损害,教师必须精心地呵护、扶植,让孩子凭借自尊心这个“生长点”来健康成长。
有一位叫洋洋的小朋友,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和人说话,平时也不太爱运动。户外活动时,别的小朋友抱起皮球就拍,而他总是躲在一旁看别人拍。我观察到这个孩子不是不想拍球,而是因为自尊心强不敢大胆去拍,怕拍不好别人笑话。于是当小朋友们在活动室里玩别的玩具时,我把他领到院子里,说:“我来教你拍球,好吗?”可他却抱着球直往后退,我轻轻地说:“没关系,你拍一个,我拍一个,今天老师也来学习拍球,看看谁先学会。”他睁大了眼睛,举起了球。就这样,开始拍了第一个球,我及时在全班表扬,孩子很激动,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能学会拍球,不被人笑。从那以后,不仅学会了拍球。对自己也有了信心,慢慢地成为一个活泼开朗、敢于大胆探索的孩子。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渐渐的喜欢和我一起玩,喜欢尝试新的游戏,变得外向多了。
在进行和洋洋学习拍球的活动时,我当时是做了两种思考的。其一,如果学会了拍球,就以此来鼓励孩子参与更多的户外体育活动;其二,如果不能学会拍球,就顺势将拍球活动改为两个人的传球活动,在活动中使洋洋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爱护。打开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那扇门。
作者:玫瑰花开 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