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注意到加德纳教授及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之间联系的人却不多。对此,艺术界虽感兴趣却无暇顾及,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则普遍重视不够。不明确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就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多元智能理论,进而影响到实践的效果,因为艺术是多元智能理论之魂。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艺术人生
为什么是加德纳教授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创建了多元智能理论呢?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深思这一理论创建者个人的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教授自幼酷爱艺术,7岁起接受艺术教育,与艺术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因此,艺术影响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是促成他创建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天资聪颖,音乐智能发达,虽然年幼时家境贫穷,他还是得到了母亲的全力支持,从7岁起系统地学习钢琴。经过5年艰苦地不断地练习,加上名师的指点,他12岁时已经成为故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盛产无烟煤的小城斯克拉通很有名气的少年钢琴家。小加德纳喜爱并经常在那里登台演奏巴赫的创意曲、莫扎特的奏鸣曲以及肖帮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
上中学后,他虽然放弃了成为钢琴演奏家的生涯,但仍然参加校乐队,并在乐队中演奏过手风琴和长笛。尽管他上大学本科时主修社会科学,从读研究生起专攻发展心理学,但艺术爱好始终陪伴着他。
例如,他在哈佛学院读大学本科时仍然选修了音乐方面的课程,本科毕业后在英国和欧洲游学的一年时间里,更是尽情地漫游在现代艺术的海洋中。他在一年中曾经几十次光顾伦敦的大小剧院,观看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的古典戏剧直到不出名作者新作品的演出。他还在皇家节日大厅聆听了多场交响音乐会以及许多独奏和重奏音乐会。除西方古典音乐以外,他还喜欢爵士乐和百老汇的音乐剧。
从英国留学开始,加德纳教授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他到达一个城市,总要参观画廊,前往剧院和音乐会,与艺术家会面。他对我说,因为到过的城市很多,他已经参观过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艺术馆和画廊,现在还是纽约现代艺术馆董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欧洲一些著名的美术馆如伦敦的国家美术馆、泰德(Tade)现代美术馆和巴黎的卢浮宫、蓬皮杜中心、奥赛美术馆等,他虽去过多次,但现在几乎每次到伦敦、巴黎,总是还要再去一次,因为他非常热爱那里展出的艺术作品。
加德纳酷爱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的钢琴曲和歌剧,也喜爱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他赞赏毕加索、伦伯朗的绘画,喜欢约翰·摩尔的现代雕塑和格雷厄姆的现代舞。
他2003年在信中对我说,虽然因为时间和年龄的原因,他现在已经不再演奏钢琴了。但无论走到哪里,还是经常随身携带一些钢琴唱片,以便欣赏。唱片中有莫扎特、肖邦、舒伯特、舒曼和拉威尔等人的作品。写作心理学论文和专著时,有时尽管只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他都愿意坐在钢琴前哪怕只呆一会儿,因为他特别喜欢坐在钢琴前沉思的那种感觉。我猜想,他想在钢琴的面前诉说自己的理想,希望童年时的音乐爱好给予他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新的灵感,激发他研究和写作的热情。
2003年他已经60岁了,还喜欢到剧院去,喜欢看现代芭蕾舞,特别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演出。他曾一再对我表示,如果还有第二次生命,一定要努力成为作曲家,而且最大的愿望是成为歌剧或音乐剧的作曲家。虽然他承认没有写小说和诗歌的天才,但很希望自己能有。他在信中告诉我,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埃伦和四个儿女都能是艺术家。
他1997年在说到艺术给予他定义存在智能的启迪时,曾用下面一段话,表明了自己一生酷爱艺术的原因,当然也表明了艺术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密切联系:
“尤其当我欣赏或者演奏某些特定的音乐时,我会忘记世界上的一切,失去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和知觉,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和宇宙融为一体。这些音乐和这种体验,使我感到自己一瞬间变得非常富有和高贵。”
很明显,他正是在欣赏音乐或其他艺术作品的时候,经历着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斯洛定义的“高峰体验”时刻。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审美感受和创造的激情与灵感,是产生“高峰体验”两个最重要的情境和时刻。正是审美感受时的“高峰体验”,给了加德纳灵感和激情,在他头脑中催生了多元智能理论。
由于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教育的杰出贡献,也由于他对莫扎特歌剧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1993年和19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俄亥俄州的克利芙兰音乐学院分别授予他名誉音乐学博士学位,标志着这个心理学家的艺术人生达到了高峰。这两所音乐学院,都是美国乃至世界的一流音乐学院。它们用这一学位,充分肯定了这位心理学家对音乐教育的贡献。当年的少年钢琴家,终于实现了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内为艺术争得了一席之地的理想,理当获得艺术界给予的荣誉和褒奖。童年和学生时代所接受的艺术教育造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不但给予他以无限美好的精神享受,给予他职业生涯以巨大启迪,激发了他的创造精神,催生了多元智能理论,使他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最终也造福了艺术教育事业本身。
加德纳教授的学术传承、
研究志向与艺术思维的紧密联系
他的学术传承、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志向,与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正是这些传承、思路、方法和志向,后来导致了他头脑中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
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时使他终生难忘的一本书,就是哲学家苏珊娜·兰格尔1942年出版的《哲学新解》。作者提出艺术的思维形式和数学或科学的思维形式一样,也有逻辑的因素在内。兰格尔认为音乐是感情的符号形式,使他受益匪浅,看到了思维和艺术之间的媒介,开始考虑关于艺术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指导了他在哈佛零点项目的工作。
在哈佛学院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加德纳最崇拜而且受其影响最深的著名教授有两名,即心理分析学家爱瑞克·爱瑞克森、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原因主要就是他们都从艺术和艺术家的角度,探索心理教育学的问题。
他在伦敦留学的一年里,崇拜两名伟大科学家之一,就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ss)。加德纳为有机会在伦敦听到他的演讲而激动万分。而列维·斯特劳斯不但是人类学家,也是作曲家兼画家。加德纳教授认为自己后来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将以下两个方面连接起来。一个方面就是对艺术和艺术知识的关注,这是他和他的导师、他的崇拜者共同的兴趣和特长;另一个方面就是心理学家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是他们共同的兴趣和特长。零点项目所做研究的创新之处,就是以上两个学科的交叉。
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及其追随者加德纳创建零点项目的目的,以及他们两人和这个项目组大量的工作,就是研究艺术思维和艺术教育的。他所以在这个项目成立之前,就闻风而动,投奔立志研究艺术教育的古德曼教授,成为零点项目的第一批成员,原因是当时他思考怎样通过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他1999年对零点项目有关工作做了如下的介绍:
“通过和哲学家奈尔森·古德曼以及其他对艺术思维、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感兴趣的学者们的不断交流,我开始接触到许许多多当代有关艺术思维以及人类符号系统的观点。几乎大部分的交流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内进行。”
他正是与“对艺术思维、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感兴趣的学者们的不断交流”中,从对艺术思维的深入探讨中受益,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思考导向多元智能理论的萌发的。2003年,加德纳教授在纪念多元智能理诞生20周年的演说中,回忆导致这一理论产生的初始因素和直接原因时说过:
“少年时代我曾经是一个认真执著的钢琴家,同时还热情地投身于其他艺术。当我开始学习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它们基本上不涉及艺术,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因此我早期的学术目标,就是想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为艺术寻找一席之地。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尽力这样做。1967年,由于对艺术长期的兴趣,使我成了零点项目最早的成员之一。”
加德纳教授在此之前还曾更详细、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学术道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是自幼接受的艺术教育,促使他开始怀疑单纯检测科学能力的智力测验,进而从艺术家的心理发展过程和思维方式开始探讨新的智能概念:
“自开始研究发展心理学之时,我就对一个现象感到特别惊讶: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认定:人类认知发展的顶峰和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的思维以及从事有关科学的事业。也就是说,那些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将像科学家一样思维。再进一步,将像那些研究发展心理学的人一样思维。就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今天智力测验各种题目的发明。
一般来说,我和大多数心理学家虽然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是他们中的一个特例。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艺术,特别是音乐,就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当我开始真正思考‘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当我问自己什么是人类最佳的发展途径时,我开始坚信,发展心理学家必须更多地关注画家、作家、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艺术家所具备的技巧和能力。我发现这些能力和我的发展心理学同行们所认定的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能力,具有同等的认知程度。
我早期的研究生涯,很自然地依照这样的轨迹进行。皮亚杰和他的同事通过追踪儿童是怎样发展出象科学家那样的思维方式,来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我和我的同事照此办理,研究的却是儿童如何发展出类似艺术家那样的思维和表现方式,来说明儿童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加德纳教授自己曾多次重复过,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正是由于他多年在艺术领域的积累和开始学习心理学时立下的志向,才有了今天的他和他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成功了。他用自己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对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杰出人才的研究,为艺术在心理学领域争得并将继续争得一席乃至更多的领地。
艺术和艺术教育在
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
在多元智能的理论的萌芽、创建、研究和实践中,艺术和艺术教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前后的著作标题中涉及艺术的有:《艺术与人的发展》(The Arts and Human Development,1973),《艺术涂抹》(Artful Scribbles,1980),《艺术、智能和大脑》(Art,Mind,and Brain,1982)、《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Art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1990)。至于他的其他著作,即使标题中没有艺术二字,内容可以说没有一本与艺术无关。
如1999年出版的“The Disciplined Mind”,从书名上看好像与艺术没什么关系,但书中用了10页的篇幅,专门谈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幕终场前著名的“冲突三重唱”,书后还附录了包括交响乐队在内的这一段三重唱的总谱。1997年我在波士顿参加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主办的“多元智能理论新指南”国际研讨会时,就亲耳听到他在大会发言时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谈这部歌剧和这段三重唱。
《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是加德纳教授的处女作,写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他1966年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立志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为艺术研究寻找一席之地”的最初行动,也是他为催生多元智能理论的萌芽而开始播种所作的工作之一。
当时不少人包括他的老师们,对他“寻找一席之地”的行动持怀疑态度,曾经劝过他将时间用在心理学实验上,认为艺术发展难以登上发展心理学的大雅之堂,弄不好他连博士学位都有拿不到的危险。但是,他坚信自己童年和学生时代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是正确的,谢绝了别人的好意,坚持埋头于自己的工作。
他的超常规思维方式和横跨心理学和艺术两个学科的创造性成果,终于得到承认,1971年一家著名出版社痛快地答应出版这位28岁青年人的惊世骇俗之作《艺术与人的发展》。该书勇敢地将心理学、艺术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重要概念和问题联系起来,将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结合起来,坚信并论证了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从而将心理学的认知活动和艺术过程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一炮打响。不但为刚成立不久、立志为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在认知心理学中平起平坐而奋斗的零点项目立下一功,也奠定了他在创始人古德曼教授心目中和项目组内的地位,同年他28岁的时候,就担任了世界著名研究机构零点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因此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加德纳的处女作《艺术与人的发展》及其有关思想和工作,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加德纳学术生涯的播种机、奠基石或导火索。
零点项目在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直接在四个著名的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其中“艺术推进”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和直接指导下,将艺术认知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普通中等学校的艺术教育,采用了艺术教育的两种新的手段:“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即“艺术夹”,从而创建了艺术教育的新课程和新评估方法,对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推动作用。
“艺术推进”项目开发的课程在美国早已为各级各类学校所采用。加德纳及其同事在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在公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推进”项目不但成功地试验了“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这两个新颖的艺术教育方法,还在选定音乐、视觉艺术、文学创作三种艺术形式之后,成功地探索出评估学生艺术创作、对艺术作品感知和对艺术作品反思这三种艺术认知能力。他们的研究不仅仅引起了全国艺术教师的兴趣,也引起了教育部门和歌剧、交响乐团的重视。更使人惊讶的,是启发了其它学科的教育家。从历史到数学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很赞赏丰富的、引人入胜的专题的用途,对学生系统地反思自己作品和定期记日记的设计也表示推崇。
美国《新闻周刊》(News Week)1991年12月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模范教育项目,美国只有“艺术推进” 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的科学教育”项目当选,这足以说明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艺术教育和各学科教育的巨大贡献。
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加德纳自童年起接受的艺术教育,他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他对艺术活动的关注和思,奠定了他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促成了这一理论的产生,而且这一理论反过来促进了艺术家的思考,加深了人们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在艺术教育中的盲目性,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效率。
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本身
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多元智能理论中虽然并没有单独的艺术智能,加德纳教授也没有说任何智能是艺术的或者不是艺术的。但是他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艺术和创造性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每一种智能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也即表现智能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虽不一定必需)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既可以用于美学的目的与艺术活动相关,也可以用于非美学的目的。例如语言智能可以用于写诗或与邻居对话,空间智能可以被艺术家、雕塑家、几何学家、或水手和外科医生运用,甚至音乐智能,也能用于非美学的目的,就好象数学智能可以被美学激活一样。由此看来,多元智能理论显然与艺术创造力的主题有关。
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是智能的多元化,也就是加德纳教授已经确认的八种智能。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此理论八个智能中的六个,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而另外两种逻辑数学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也与艺术活动有间接的关系。
首先,他在英国留学时接触到并崇拜的现代艺术家如画家毕加索、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诗人爱略特、小说家伍尔夫等20世纪初期现代艺术的带头人,后来都成了他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时的“模特”和“代表人物”,也就是每一种智能发展到“最终状态”的社会角色。
音乐智能与音乐艺术的关系不言而喻。加德纳教授举出的例子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和指挥家耶胡迪·梅纽因和表现主义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说明除某些患上孤独症的儿童可能具有惊人的音乐听觉和记忆能力外,其他正常的儿童,在音乐领域里也会表现出惊人早熟。他以这两种特定的人群,证明智能尤其是音乐智能,与认知的其他类型是分离的。
论述空间智能时,加德纳教授大量引用了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现代英国雕塑家亨利·莫尔的言论,并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提香,雕塑家和画家米开朗琪罗,德国画家丢勒的艺术实践为例,说明尽管人们也许会在科学方面轻视空间思维成分,但在视觉艺术方面,空间思维的主要作用则是不言自明的。绘画与雕塑需要有那种对视觉世界与空间世界的精细的敏感性,需要有在创作艺术品过程中再现它的能力。
谈到身体运动智能,他认为舞蹈艺术超过了体育运动,是运用这种智能的最高形式,因为舞蹈带有明显的文化地域色彩,集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节奏)和审美价值取向于一身。他在横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研究认知心理学和智能理论时,给予舞蹈艺术以高度的重视。他为了阐述空间智能,对美国现代舞蹈家格雷厄姆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语言智能,无疑与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有密切的关系,这里不再论述。
谈到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教授举的例子,是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往日随想》关于生活琐事的描写,说明这种智能就是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艺术作品无疑与这种智能有关。
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不可避免地与人的感情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三大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感性。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人际交流功能。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即艺术创作、演出、鉴赏,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当然与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有密切的联系。
最后两种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表面看起来与艺术无关,但深入分析也有关系。且不说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个世界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也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音乐和数学都是描述自然界的语言。在科学家眼里,音乐艺术就是人类将大自然存在的音响组合起来的结果,或者是科学家运用仪器设备制造出来的产品。加德纳教授承认,有数学天分的人往往对于音乐很感兴趣,对于读者来信中认为数学智能和音乐智能有密切联系的观点,他并不表示反对。现实告诉我们,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喜爱、甚至精通艺术的人,如过江之鲫,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薛定鄂、奥本海默、鲍罗丁、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可谓数不胜数。逻辑数学智能很可能与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加德纳在论述逻辑数学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所选用的两个“最终状态”,分别是爱因斯坦和达尔文,恰恰这两个人,都是科学家中艺术爱好者的典型。
加德纳已经提出但尚未最后证实的二分之一智能即存在智能,与艺术创作和鉴赏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值得大书特书,但本文因篇幅所限,难以详细论述。
2002年5月15日,中国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发到各省、市、自治区教委。2002年7月25日,经部长办公会议通过,教育部部长亲笔签发,又颁布了具有法规性质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既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1世纪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前景的展望和要求。我们不但应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认识艺术教育在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即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应该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并推动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